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低渗砂岩储层为例
王哲麟, 师永民, 潘懋, 汪贺, 马子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1): 111-1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116
摘要587)   HTML    PDF(pc) (35025KB)(319)    收藏
针对现阶段微观剩余油研究中可视化精度低、微观剩余油与矿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明确以及形态分类描述不完善等问题,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 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 联合能谱(EDS)分析资料,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2油层组和长9油层组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并探讨剩余油赋存状态的矿物学机制。结果表明, 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由孔隙的大小和形态以及与孔隙相接触的边缘矿物的性质共同决定, 不同类型孔隙对剩余油的赋存能力取决于孔隙边缘矿物的形态、表面粗糙程度、比重和润湿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据此, 可将微观剩余油分为残留油团、半自由油岛、半自由油雾、半自由微油团和束缚油5个类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
汪贺, 师永民, 张志强, 孙彤, 史世元, 关平, 徐大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4): 659-66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37
摘要1194)   HTML    PDF(pc) (23291KB)(122)    收藏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EDS能谱分析资料为基础,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黏土矿物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特征, 将晶间孔参数定量化, 对不同类型黏土矿物晶间孔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表征。在此基础上, 根据矿物含量计算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 探究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黏土矿物的发育特征及晶间孔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黏土矿物的孔喉和面孔率大小趋势为伊蒙混层>绿泥石>伊利石, 类圆状孔隙和孔隙缩小型喉道发育较广泛; 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岩石铸体切片与恒速压汞测试的储层孔隙分布表征及差异机制剖析——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例
庞姗, 梅启亮, 张洪军, 汪贺, 孙彤, 关平, 师永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5): 907-9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55
摘要899)   HTML    PDF(pc) (25678KB)(98)    收藏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延长组长2段为研究对象, 联合场发射扫描电镜与图像处理技术, 开展铸体切片观察和处理以及恒速压汞测试, 并对其表征的孔隙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及差异机制分析。对铸体切片进行阈值划分图像二值化处理后, 得到孔径分布具有连续性等优点。与恒速压汞得到的孔径分布进行比较, 发现二者在反映主体孔径时具有一致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有效开发的应力判据
路向伟, 杜书恒, 郑奎, 张换果, 汪贺, 孙彤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3): 573-57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78
摘要784)   HTML7)    PDF(pc) (22286KB)(133)    收藏

通过铸体薄片观察、三维地质建模、特殊测井系列和微地震监测分析, 研究靖安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 1) 研究区储层微观孔喉的方向性展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应力各向异性; 2) 长4+52砂岩组各小层砂岩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多期河道侧向叠加特点显著, 对应力分布产生较重要的影响; 3) 研究区应力差总体上不大, 在3~6 MPa之间, 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 两水平主应力的变化幅度在油藏中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 造成重复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多向性发展。研究结果可为低渗储层开发中后期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致密砂岩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剩余油挖潜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722段为例
路向伟, 杜书恒, 郑奎, 张换果, 孙彤, 汪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1): 42-4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50
摘要755)   HTML10)    PDF(pc) (13452KB)(431)    收藏

通过岩芯观察、井间示踪剂测试和水驱前缘测试,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结果表明: 1) 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储层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E60°~80°, 裂缝类型以高角度缝或垂直缝为主, 裂缝走向为NE75°~85°, 倾角为70°~85°; 2) 动态监测数据分析显示, 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广泛发育的微裂缝在增加渗流通道和提高基质渗透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油水易沿裂缝形成窜流, 导致生产井见水较快; 3) 三维地质建模结果显示, 研究区致密砂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与裂缝发育程度匹配度较高, 可以有效地佐证裂缝对油气储集和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